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广东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null天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创新创业

首页 > 创新创业 > 详细内容

激发干事热情 成就大国工匠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技能人才培养见成效

2023/8/3 11:01:4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北方车辆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培养一支拥有高超技能、专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作为推进企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技术保障,多措并举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北方车辆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培养一支拥有高超技能、专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作为推进企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技术保障,多措并举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体系化培养机制

  近年来,北方车辆集团着眼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出台多项技能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制度和方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技能人才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管理夯实制度基础。

  畅通技能人才队伍发展通道,拓宽技能人才发展空间,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培养素质优良的技能人员,引导员工积极主动提升业务能力、创造一流业绩,出台《技能人员管理办法》。为调动技能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明确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畅通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创建应用型、专业型、知识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出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范》;为加强对科研生产的主要工种和岗位能工巧匠、技术能手、高水平技能人才加强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出台《关键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为持续培育和激发技能人员岗位创新动力,总结提炼技能创新成果,推进技能创新和技能成果推广,实现高技能的交流共享和代际传承,出台《技能人才特色操作法评选管理办法》;为规范高技能人才导师带徒工作,加强优秀技能后备人才培养,鼓励高技能人才与青年技能人员建立师徒关系,促进高水平技能和绝技绝活的代际传承,出台《高技能人才导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为畅通工艺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协作渠道,促进提升工艺设计、技能操作水平同步提升,建立有技术、肯钻研、能攻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为增强企业科研生产的综合实力,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指导思想,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盘活既有人才资源,以培养和用好人才为主线,建设一支技术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出台《培养“双师型”人才管理办法》。

  从明确职业发展通道、开展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关键技能带头人管理、特色操作法评选、鼓励高技能导师带徒,再到设立四级大室工作师、培养双师型人才,在体系化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制定“创新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专项活动方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技能人才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了企业技能人员成长、成才贯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

  二、统筹多方合力,形成高效化联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北方车辆集团党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资源育成为核心,围绕立企之本和长远发展大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技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革、推进落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统筹科技研发能力和加工制造水平同步建设,强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储备,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技能人才队伍,构建与企业经营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格局,以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提升,落实人才强企战略。

  集团团委以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出队,组织开展“两红一优”、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工作为抓手,向一线技能队伍进行政策倾斜,在青年团员中大力倡导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组织优秀技能人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协调内外部资源提供系统的赛前培训和全面保障。通过面向一线技能人员高质量开展团青工作,取得1个全国一星级青年文明号、1个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15个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集团荣誉,2名青年技能人员在第十七届“振兴杯”主体赛中获得优胜奖,实现企业在青创项目国家级奖项中零的突破。

  集团工会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实操竞赛,开展劳动模范评选,坚持突出业绩、考量贡献,以制度形式明确优先向一线技能人员倾斜,对获评的劳动模范给予物质奖励并安排专项体检和年度疗休养。围绕“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目标,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常态化分级开展“五小”创新工作,对创新成果给予经济奖励并赋予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技能人员从“小”做起,积极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集团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部门及一线各生产单位协作配合,全面、系统的策划、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统筹开展年度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认定和职级调整,设置技能专家以保证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技术支持、各类考前培训方案策划、考核试题编制等,结合日常生产工作、年度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关注技能人才,发现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工匠,持续推进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荐评选两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在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使用和管理方面形成以业务线保障指导、用人单位全面实施的一体化培养机制。

  通过党、政、工、团同心合力、多措并举,坚持以用为本持续强化高技能人才储备,在解决生产难题、工艺技术革新、掌握绝技绝活等方面优中选优,发现培养技艺精湛的优秀技能人才,形成多向赋能的高效化联动培养模式。

  三、定向精准培养,建设专业化技能队伍

  北方车辆集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精准”施策、突出多元评价、突出系统推进。围绕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生态调整,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智能装备及高科技产品产业研发制造为主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过程和改革发展实际,准确把握技能人才需求,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技能岗位设计。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送外委培相协调,业务线和用人单位培养相统一,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强什么精什么”原则,积极探索项目攻关与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专项培训与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校企合作与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产教协同与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培养模式。鼓励、支持技能人才在特定专业领域进行学历和学位继续教育,并实施培训培养后绩效改善评估。截至目前,企业技能人员中三分之一以上具备高级工资格,技师、高级技师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一体化阶梯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多途径、多形式、多类别的精准培养,推动技能人才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实现技能水平迅速提升,以技能人才培养“加速度”为企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强实力。

  四、依托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做为群钻技术的诞生地,“群钻”精神的发源地,北方车辆集团是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杰出发明家”称号的倪志福工作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地方。这里崇尚同心同德、勤劳朴实、锐意进取,把建设一支具有技能专长、专注精益求精、掌握高超技术、秉持匠心传承的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基础之一。

  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规划、落地过程中多方联动式的精准培养模式,北方车辆集团成功打造出一支素质结构优、职业发展好、技能水平高、创新动力足的技能人才队伍。并聚焦以马小光为代表的佼佼者,搭建高水平技能人才创新平台,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活动。截至2023年,已组建2个国家级、1个市级、1个区级、3个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级工作室先后完成重点攻关项目6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近百项、全国及省部级奖项50余项,培养出科技和技能带头人60余人,部分人员成为双师型人才,以成员名字命名的加工单元也成为企业生产线上的突出亮点。工作室成员中多人在国家级和北京市技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兵工人”“兵器大工匠”等多项荣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中马小光于2022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走上技能人员的最高领奖台。2023年初,企业在“马小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基础上进行功能优化,设立“马小光创新工作室”,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大师工作室建设,企业持续培育高技能人才集聚优势,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带头辐射作用,推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让有业绩、有贡献就能有收入、有地位的良性循环,成为培育大工匠的加速器。今天,取得瞩目成绩的马小光是北方车辆集团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最亮明片,激励大批青年技能员工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好履行强军首责提供智慧支持和人才保障。(马丽杰)

  信息来源: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