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身一跃,定格生命最后托举;四十余载,写就平凡岗位不凡。通过领导、同事、被救者与家人的深情追忆,黄启东的形象愈发清晰——他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是扎根民航、精益求精的“铁面卫士”,是担当尽责、严谨持家的顶梁柱,更是一名把党性融入血脉的优秀共产党员。
“肯定放心”的老启东,用生命践行了承诺
国航内蒙古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坤
2025年10月2日,呼和浩特彩虹桥下,一场突如其来的险情打破了国庆假日的宁静。一对父子不慎落水,命悬一线,路经此处的黄启东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施救。他与孩子父亲合力先将孩子推上了岸边,此时的黄启东本来有生的希望,然而他又立刻转身,拼尽全力再次将孩子父亲托举到了岸上,自己却因体力耗尽沉入河中,虽经全力抢救,仍于当天20时49分永远离开了人世,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60岁,定格在退休前23天。
从1984年到民航工作以来,黄启东扎根一线,从一名基层电台报务员逐步成长为安全运行领域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40多年来,黄启东同志始终爱岗如初,即便临近退休,也依然坚持去机坪开展巡检,风雨无阻,曾荣获公司多项先进表彰。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无论是最初的签派员、中年时的生产指挥,还是近年来负责航空安全,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严谨认真、爱岗奉献、忘我付出,经常上班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在团队建设中,他更是倾囊相授的良师益友,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深得干部职工称赞,大家都说,“凡事交给老启东,肯定放心”;作为一名民航安全基层管理者,他更是牢记“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坚持“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按章操作、敢抓敢管,同事们都说他是“铁面卫士”。他还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十分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用心用情去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所在党支部多次获评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也曾获评国航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精神,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行动证明了党员徽章不仅仅是佩戴在胸前的标识,更是融入血脉的承诺与责任。
黄启东同志一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生活中他把律己修身、宽以待人的忠厚本色融入生命的每一天。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老父亲卧病在床三年期间,他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就赶去照顾,夜夜陪护,无微不至照料着老人,熬白了自己的头发。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彼此尊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他更是儿子眼中的好父亲,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儿子要知恩感恩、奉献人民、报效祖国。黄启东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以党性修身铸魂、筑牢家风根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日常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启东同志的壮举并非偶然的闪光,而是人性的善良、党性的修养已经深深融入血液后的自觉行为。
连日来,黄启东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全网媒体信息发布3万余条,全网阅读量、浏览量过亿,传播主体涵盖中央级、省级、市级及旗区、商业媒体超300家,彰显了凡人英雄的精神感染力。呼和浩特市委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调度会,研究部署黄启东同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宣传及家属优抚工作。覆盖全市户外、地铁、公交、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等1.2万余块电子大屏为黄启东同志点亮。广大市民自发来到事发水域岸边,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10月10日,国航内蒙古公司召开了追思会,大家在对黄启东同志一幕幕的过往回忆中掩面哽咽、潸然泪下,悲痛与崇敬并存。大家有强烈的共识,英雄并非遥不可及,他就是我们身边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黄启东同志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绝非偶然,而是其善良、勇敢本性的必然体现。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黄启东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平凡中的伟大——他在生活中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家风的传承践行者;在工作中是好同事、好师父、好干部,好作风的引领示范者。我们深刻认识到,“英雄”的产生,离不开培育“英雄”的土壤和环境,中航集团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是一支传承红色基因,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的队伍,始终是一支胸怀“精忠报国”理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昂首向前的队伍。
我们将把对黄启东同志的缅怀与敬意,切实转化为践行弘扬“凤凰精神”和“一个传统、六种精神”的实际行动,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振奋精神,干字当头,汇聚起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更好投身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好投身助力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各项事业中,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告慰英雄。
黄启东同志,您的精神,我们永远传承;您的初心,我们永远坚守;您的托举之力,永在!
黄叔叔掌心的温度,我永远记得
被黄启东救助的群众 辛雁滨
在这么多认识黄启东叔叔、了解他故事的人面前讲述我和他的“一面之缘”,我的手还在微微发抖——这双手,曾被他用尽全力攥住,从冰冷的死亡边缘拉回;而现在,我想用它捧着满心的感激,把这份刻进生命里的恩情,说给所有人听。
我至今记得,那天的河水有多冷,冷得像无数根冰针扎进骨头里;那天的绝望有多沉,抱着孩子在水里挣扎时,我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生命在一点点流走”。就在我闭上眼,以为我和孩子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的时候,一个身影越过桥栏,一把托起孩子,把孩子救上了岸。紧接着,这个身影跳入水中,紧紧抓住了我冻僵的手腕。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触碰到黄叔叔的手——掌心带着体温,我抬头时,只来得及看清他的眼睛: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分恐惧,只有“必须把我们救上去”的坚定。冰冷的河水一点点消磨着我们气力,就在我精疲力竭要绝望时,我感到身后的手用力托举,顺着这股力量,我终于够到了岸上抛下来的绳子,被拉回岸边。然而,等我回头时,平静的河面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被救后,我不止一次在想,是什么样的勇气,能让一个人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去拯救一个陌生人?我甚至来不及对您说一声“谢谢”,我再没有机会告诉您,您的这份恩情,我们全家将用余生去铭记。
后来我才知道,救我的人叫黄启东,是中航集团下属国航内蒙古公司的一员;我也在告别仪式上了解到了更多黄叔叔的故事——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对同事热心相助,对家人温柔尽责,我才懂:那天的挺身而出,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一辈子善良与担当的自然流露。
黄叔叔,您走了,带着对家人未曾完成的责任和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而我,却因为您的善举和大爱,有了重新拥抱阳光的机会。我知道,我身上不仅承载着自己的生命,更承载着您生命的一部分。我会好好活着,我会好好带大孩子,教导他做个像您一样善良勇敢的人。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照顾好您割舍不下的家人。我也会带着您这份生的希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正是中航集团一直以来倡导的责任与大爱,培育了这样的好同志;而黄叔叔的事迹,也让这份精神更加鲜活、更有力量。在这里,我想替我和孩子,替我们全家,再向黄叔叔道一声“谢谢”,也想向培育出这样优秀同志的中航集团,致以最深的敬意。
他是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启东师父
国航内蒙古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 魏世民
启东师父在41年职业生涯中,手把手带出的徒弟、教出的年轻人有20多位,我很荣幸是其中的一员。2003年,启东师父把我领进签派室大门,22年的签派员生涯始终与启东师父相伴。
启东师父热爱工作,勤于学习,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公认的签派专家。下班休息期间,他经常主动钻研业务知识。即使临近退休,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早年在担任签派员时,他曾在华北地区签派员执照考试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局方通报表扬。在签派员岗位的十多年间,经他放行的飞机上万架次,经他处理的各种电报数万份,从未发生过差错。
2007年,启东师父和另外两名同事承担了筹建国航内蒙古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任务,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岗位职责、流程建立,半年多的时间,他原来一头浓密的黑发新添了许多白发,大家都叫他“拼命三郎”。国航内蒙古公司现行有效的运行管理流程框架和体系,仍沿用的是当年他们建立的21个公司级运行管理流程。
启东师父经常跟年轻人说:“年轻人一定要有担当,敢于挑担子,要多干事,吃亏是福。”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听同事讲在九几年的时候,经常和启东大哥一起驻京工作,三个人早、中、晚倒班,启东大哥总会排自己晚班,轮到这位同事排晚班的时候,启东大哥总会和他说:“你熬不了夜,晚上我去吧,你明天上早班。”谁熬夜不难受?其实启东大哥是一直照顾他。同事评价他是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好大哥。在我心目中,启东师父始终是一个勇敢的人,10月2日的勇敢一跳,展现了大爱大义,让我们敬佩景仰;20多年的日常相处中,他拒绝抱怨、拒绝懒惰、拒绝推脱,同样体现了勇敢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让我们受益颇多。10月2日的勇敢一跳,嫂子回忆说她拉不住启东师父,儿子说他在场会拉,但他一定会跳;事后我们追思缅怀时,同事们都觉得事出意外、情理之中。
启东师父离开了我们,英雄虽逝,精神长存。我们将把对启东师父的深切缅怀,转化为保证安全生产、激励年轻后辈、永远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他那闪耀着人性光辉和党性力量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照亮中航人勇毅前行的道路。
黄经理的精神品格,有我们接力传承
国航内蒙古公司航空安全管理部飞行数据分析专员 李昕彦
大学毕业后,2018年9月开始我到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还记得报到第一天的早上,当时担任航空安全管理部检查员的黄经理主动找我聊天,了解我的个人情况,和我分享航安部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第一天的画面我始终没有忘记,因为这样的场景在之后的7年里反复发生,他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安全管理人员。就在上个月,我还和黄经理说:“等您退休了,就可以把工位传给我了。”黄经理也开玩笑地说:“我这儿可是块儿宝地,那你得早早规划,看我的工位怎么利用,到时候还得办个交接仪式。”到现在走过他的工位,总感觉他还在那里。
7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两个人是一起开展航空安全检查次数最多的好搭档。他教会我的第一课,便是“以标准为基”——先吃透安全管理的各项规范要求,再把标准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节奏,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正是这套“先学标准、再融实践”的思路,帮我快速找到了提升工作能力的方向。如今回想起来,黄经理从没有过轰轰烈烈的教导,却用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个细致的提醒、每一个以身作则的举动,让我真正理解了安全管理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从我进入航安部至今,黄经理总是每天到得最早,风雪无阻。去年冬天呼和浩特下大雪,交管部门预报机场高速可能早上7:00封路,他就凌晨4:00从家里出发到机坪检查除防冰工作,他说守护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点苦、这点累算得了什么。40多年来,加班加点是黄经理的工作常态,特别是作为一名父亲,他总会反思感到愧疚,由于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想起这些,黄经理也会心酸落泪。还记得一年冬天早晨,我问黄经理要不要吃早点,他说爱人身体不太好,要赶回去做早饭,8:30之前回来上班。这让我明白了一个男人的担当,他撑起的不只是工作中的安全防线,更是一个家庭最温暖、最安稳的港湾。
黄经理对于我来说,亦师、亦友、亦父,他的工位我们已经无法手把手交接,但他的精神我们会始终传承接力,正像黄经理对他的儿子黄景尧说过的那样:在工作中坚守责任,一丝不苟,尽百分之百的力,在生活中传递善意,始终心地纯良,保持热忱。
父亲褪色的眼镜,藏着三代人的初心答卷
黄启东之子 黄景尧
在讲述父亲的故事前,我想先介绍一件他生前最常使用的物品——一副镜片带痕、镜架褪色的眼镜。这副眼镜不仅是父亲日常的陪伴,更见证了他对航空事业的执着与坚守,也藏着我们家两代人关于“责任”的传承记忆。10月2日,我的父母像往常一样,在呼和浩特小黑河畔散步,也是在那一天,眼镜随父亲一同沉入河底。后来,这副眼镜被交到了我手中,鼻托处还沾着些河沙水草。可那个戴着眼镜、用它无数次紧盯过航班数据、无数次检查过机坪隐患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副眼镜所映出的,不单单是父亲的工作身影,更藏着我们家对“责任”的理解与坚守——我的爷爷、奶奶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他们放弃了内地安稳的工作,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热忱,投身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机场的建设,并在此扎根。爷爷奶奶常说,“干一行就要守好一行,党员更要冲在前面。”这句话,也成为父亲一生的精神底色。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和引导下,父亲进入了航空行业,一守就是一辈子。从入职时的通信科电台报务员,到中年时的签派员、生产指挥室经理,再到近年来担任航空安全检查员,岗位在变,但父亲“较真到底、不负使命”的态度从未变过。爸爸的同事们告诉我,做签派员时,他对着飞行数据能逐字核对两小时,哪怕一个小数点都要反复确认,他总把“数据错一点,航班安全就多一分风险”挂在嘴边;作为生产指挥中心的筹备组人员,他总是把按时下班、吃上热饭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要守在现场协调到最后一个航班起飞。大家都说“有老启东在,再乱的场面都能稳下来。”负责航空安全检查后,他更是成了大家口中的“铁面卫士”,发现违规操作绝不姑息,但谁有业务难题,他又会手把手地教,变成徒弟们的严师益友。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我打电话问他:“爸,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他总说:“你们先吃,我加会儿班。”即便临近退休,他依然每天坚持去机坪巡检,风雨无阻。家里的奖状和证书,是他一生奉献的见证,也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在家人眼中,父亲是母亲最坚实的依靠,他们的爱情,没有影视剧里的轰轰烈烈,却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里。两年前,母亲顽疾缠身。手术后,父亲再没让母亲下过厨房。要知道,父亲最爱吃母亲腌的黄瓜,以前每到季节,母亲都会腌上两大罐,可术后哪怕母亲主动提出想做,父亲也会笑着拦住说,“你好好歇着,想吃我去菜市场买现成的,你有精力就多出去散散步,家里的一切,都交给我。”从那以后,买菜、做饭、打扫,他都默默承担,哪怕他白天在机场忙了一天,回家再累也会先进厨房,给母亲做清淡可口的饭菜。这份把母亲护在身后的细致,是父亲对“责任”二字最朴实、最温暖的践行。
父亲从不讲大道理,却用小事教会我做人做事,把“担当”融入我的骨子里。小时候我去他签派的工作大厅,看他对着一沓沓飞行资料逐页勾画标注,连气象数据里的细微风力变化都反复和航空气象员确认,他说“每一份放行单都连着机组和乘客的安全,半分都不能含糊”。有次我答应帮同学带作业却忘了,他没责怪我,只是默默陪我冒雨送到同学家,说“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是做人的本分”。爷爷病重那几年,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每天下班后为爷爷擦身、喂饭,夜里每隔两小时就起身查看,认真陪护,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这些画面,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让我从小就懂得:责任不是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父亲常说:“做人要信守承诺,一诺千金;工作要一丝不苟,尽百分之百的力。”现在我才更懂,这不是普通的叮嘱,是一名老党员对初心的坚守。父亲的挺身而出,并非偶然——就像爷爷奶奶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又扎根边疆的抉择,就像他41年里从不敷衍一次工作、从不辜负一次信任,这是融入血脉的担当,是“党员就该冲在前”的必然之举。
事发后,国航内蒙古公司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父亲善后事宜安排,次日一早便赶到家中慰问;集团党组第一时间追授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委派集团领导从北京专程赶来,深切慰问我和妈妈,还亲自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部门领导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帮忙整理父亲的遗物、操办善后事宜……这份来自“中航大家庭”的温暖,让我们在最痛的时候知道,父亲一生扎根的集体,和他一样,把“责任”二字刻在了心里。正因如此,我愈发为父亲身为国航内蒙古公司的一员、中航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父亲走了,但祖辈传下来的精神、父亲践行的初心,我绝不会让它褪色。我向父亲的在天英灵郑重承诺:往后,我会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行动——生活里,好好照顾母亲,替父亲守好这个家;工作中,“一丝不苟、尽百分之百的力”,像父亲一样,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实。等妥善处理完父亲的所有善后事项,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我渴望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接过父亲未尽的使命,成为像父亲、像在座各位代表一样的人——将初心放在心里,把担当扛在肩上,在平凡岗位上做一名尽职尽责的中共党员。
最后,我想对父亲说:爸,您放心,您的精神我会好好传承,您未完成的“使命”,我会努力替您续写。也请您带着中航大家庭的关怀,带着我们的爱,一路走好。
来源: 中航集团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