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创新创业

首页 > 创新创业 > 详细内容

杨志强:勇当煤化工行业创新发展的“破冰者”

2025/8/14 17:06:42 来源:企业信息网

导言: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沙海中,兵团煤化工产业的转型浪潮正奔涌向前。清晨一大早,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强和往常一样,正在设备与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间穿梭着,提到杨志强,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用14年的坚守和艰苦奋斗,从技术攻坚到工艺优化,以“破冰者”的姿态,书写着一名天业煤化人的使命与担当。

  (通讯员翟杰报道)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沙海中,兵团煤化工产业的转型浪潮正奔涌向前。清晨一大早,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强和往常一样,正在设备与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间穿梭着,提到杨志强,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用14年的坚守和艰苦奋斗,从技术攻坚到工艺优化,以“破冰者”的姿态,书写着一名天业煤化人的使命与担当。

  一定要干好煤化工

  2011年,新疆大学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的杨志强,放弃了内地诸多大城市的优厚条件,怀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梦想,毅然决然地来到第八师石河子市进入天业集团,立志为兵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刚出校门的他,无论是拼学历,还是论资历,都得“靠边站”。然而,从小就有股犟劲、不轻易服输的杨志强并未气馁,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煤化工装置。”

  为摸透煤化工装置设备的“脾性”,杨志强四处收集资料,为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他每天泡在现场,带着图纸和笔记本,掂着各种工具在80多米高的厂房中来回跑,走遍装置的角落,把装置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装进脑海中。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当我看到老师傅熟练地维修设备、调整参数、最终让装置高效稳定运行,让我内心感到十分震撼,我决心要把这些功夫学到家。”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短短三年间,他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超50厘米,熟练掌握了煤化工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等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4月天智辰业二期20万吨/年乙二醇和17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杨志强负责净化装置现场施工、配管安装、调试及开车工作。为了更快地实现项目开车,杨志强扎根施工现场潜心研究,当时因PSA工段状态不稳定成为大家非常棘手的难题杨志强看到这一现象后一头扎进现场半个月,联系厂家、查看图纸、核算数据,最后提出通过调整程序,增加联锁,从根本上解决,助力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后来该技术在行业内被广泛推广和应运

  技术创新是硬道理

  杨志强对于煤化工技术一直有自己的诠释:“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有力途径。”

  2017年7月,兵团重点工程天业60万吨乙二醇项目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沙漠中开工建设,杨志强主动请缨,从市区到风沙肆虐的沙漠中。面对全新的工艺和技术,国内外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参数可供借鉴。打破技术壁垒,如何驾驭这两套新建的深冷分离装置,实现国内首创,助力项目顺利开车,成了杨志强最大的动力。

  凭借这些年在煤化工行业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他潜心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认真分析影响深冷分离装置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开工方案优化到开工关键步骤确认,从严把开工质量到严格执行开工统筹,从开工注意事项落实到重要节点控制,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在安装煤气变换装置时,杨志强结合以往经验,与煤化工行业专家阮建飞积极沟通,提出创新型设备组合模式,成功将装置由传统的“卧倒”模式改为“立起来”运行,设计出国内第一家组合式设备,解决传统装置占地大、管线复杂的难题。

  “当时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就是没有找到适合我们改造的方案,在外出学习的偶遇,让我想起了合成氨装置的布局,于是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改造,改造后效果非常明显,大幅度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运行起来更加的稳定”杨志强回忆道。

  2020年项目开车在即,被誉为“西北第一套”的深冷分离装置在人员数次调试后,始终无法正常运转,杨志强顶着压力大胆采用“点、面”的原理,优化现场连锁和操作方案,以及多个控制点的参数,成功实现深冷分离装置一次运行成功。

  “没有经验,就自己创造经验!”杨志强说。

  有了前几次的创新经验,硫回收工段的技术改进,在杨志强手里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他大胆改进传统工艺路线,将传统三级工艺改为两级,促使设备运转更加高效便捷,此项技术的改进成为国内第一套两级运行的硫回收设备,当时煤化工业内的数十位专家对杨志强的技术改进纷纷赞叹不已。

  2020年7月28日,天业60万吨乙二醇项目一次点火成功。杨志强和他的团队成员通过一项项技术优化,为煤化工装置与技术国产化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突破新技术瓶颈

  一次次地坚持和探索,一次次地研究和创新,让杨志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3年,天业集团向煤化工“一头多线”产业链延伸再次发起了冲锋,杨志强被委以重任,负责年产7万吨草酸项目建设工作,从项目设计、设备选材、工艺优化到现场调试,他全程主导,决心将这一项目打造成“低碳循环经济”的标杆工程。 

  草酸作为精细化工领域的关键原料,对天业集团“一头多线”发展至关重要。设备安装过程中,现场人员发现按照原有工艺设计,草酸结晶线是单线运转,遇到特殊情况,极易造成堵塞停车,影响生产正常运转,杨志强连夜带领团队驻守现场,提出再增加一条结晶线的想法,在众人的验证下,相继实施。

  团队成员回忆,杨志强平常在操作室白板上写满公式,多次调整现场工艺参数,促使项目整体进度提前15天。

  2024年6月25日,天业7万吨/年草酸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顺利产出工业级草酸产品后续,杨志强又负责25万吨/年煤制乙醇项目开车,于8月26日,顺利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纯度达到99.97%,有效平衡自身原料总量、部分产能置换的产业转型升级,开创乙醇生产乙烯再生产聚氯乙烯绿色工艺的首次工业示范项目。

  扎根一线14年,杨志强对设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设备也是有生命的,琢磨它的脾气需要我们沉下去、再沉下去,总会得到解决方案。”

  多年来,杨志强始终保持初心,潜心探索、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企业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梯队,累计培养出“师市职工创新能手”2名,“精一会二”员工100余名,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先后攻克煤气化含碳废渣全组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气化炉废渣结焦等24余项行业难题,申请专利22件,完成兵团重大技改项目10余项,获得多项荣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杨志强一步一个脚印,成功解决了重整装置一个又一个难题如今,又有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从煤化工向低碳、绿色化转型,天业集团煤化工领域节能减排、创新创效再出一份力,再做一份贡献。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中秋]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