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信息联播

首页 > 信息联播 > 详细内容

一只碗柜见证的军工报国路

2025/8/26 11:36:47 来源:企业信息网

导言:在时年87岁的兵工老兵胡光宗的家中存放着一只简陋的松木碗柜,表面染着斑驳的靛蓝色,写满岁月的痕迹。

  一只碗柜见证的军工报国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国企先辈抗战印记

  

  讲述者:北方车辆集团离退休干部 胡光宗

  在时年87岁的兵工老兵胡光宗的家中存放着一只简陋的松木碗柜,表面染着斑驳的靛蓝色,写满岁月的痕迹。这寻常家什背后,藏着一场七岁孩童的“抗战胜利仪式”——它正是老兵工胡光宗与弟弟在1945年那个沸腾的夏日,从日军溃逃的兵营里拖回的“战利品”,更是中国兵器北方车辆集团军工血脉里不灭的报国火种最初燃起的微光。

  松花江畔的亡国奴:火种在黑暗中孕育

  1938年,胡光宗出生在沈阳(日占时期改名“奉天”),落地即成“亡国奴”。东北沃野盛产的大米蒸熟如珍珠,但中国人偷吃一粒便是“经济犯罪”。“衰老的爹娘守着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宝藏却尽入倭寇囊中。”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饥饿像钝刀割着民族的尊严,全家一度濒临绝境——父母甚至想将三岁的弟弟送给逃荒妇人,只因“带孩子的乞丐更容易讨到饭”。

  转机在1945年8月到来。当苏联红军与八路军相继开进沈阳,七岁的胡光宗拉着五岁的弟弟,钻进铁丝网后的日军兵营。“满地的木箱散落如战败的勋章”,兄弟俩用草绳拖回一只比人还高的松木箱。母亲将箱子改造成碗柜,靛蓝染布覆其表。这只粗粝的木柜从此立于家中,盛放粗陶碗碟,也盛下一个民族重获尊严的体温。

  从碗柜到装甲车:火种淬炼成钢

  1960年,胡光宗踏入军工大门。1966年深冬,一封密令将他召向罗布泊——中国首颗原子弹已炸响,此刻要验证国产装甲车能否在核战中冲锋。

  他挤进西行的闷罐车,四昼夜颠簸至吐鲁番,再转帆布卡车闯进马兰基地。沙暴撕扯着帐篷,每人每日仅半盆取自五百里外博斯腾湖的浑水,晨漱晚洗,终了喂鸟。为练就核爆后快速突入战场的本领,他们在零下严寒中负重训练三小时,防护服内汗水成溪,防毒面具排气阀结上冰棱,需徒手掰断冰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胡光宗和同事们视剂量笔如无物。1966年12月28日,当五十万吨当量原子弹在102米高塔炸裂,他目睹火球翻涌成擎天的蘑菇云。90分钟后,他与战友驾着63式装甲车冲向爆心——冲击波已掀飞车外工具,薄甲板扭曲变形,但车体核心结构昂然挺立!十年后的氢弹试验,他再度深入辐射区。两度生死逆行,只为铸牢国之盾牌。

  

  核试验的蘑菇云刚刚升起,解放军的参试部队就向爆心冲击。除骑兵外,机械化部队的步兵搭载63式装甲车(红圈处)也发起了冲锋。

  深藏功名:火种永续的基因密码

  那只染蓝的松木碗柜,在胡家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直至母亲离世。它如同一个沉默的誓言:从孩童拖回民族失地,到青年以身为盾守护山河,胡光宗用一生践行着“翻身不忘共产党”的初心。

  2013年,核试验档案解禁。白发苍苍的胡老才对晚辈讲起罗布泊的日与夜。而如他一般的无名者何止千万?有递交血书的女技术员张志香,有守密一生的司机高连广……他们如星火汇入北方车辆集团的血脉,照亮中国军工从废墟中站起、于绝境中图强的漫漫长路。

  松木纹路间浸染的这只碗柜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孩童拖拽胜利的欢欣,更是一个民族工业从“实业救国”烽火中诞生、向“科技强军”星河处奔赴的永恒基因——以器物载道,以沉默言志,此谓中国兵工之魂。(文:张京环 图片提供:胡光宗)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3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